|
“彪悍”的美小护们,你们辛苦了,护士节快乐!浏览数:58次
在医疗纠纷里,身体柔弱又不得不在第一线直面患者的小护士往往都是处于受害者的角色。护士节到了,护士们也该“变身”了。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相当彪悍的护士。这些护士可不是逆来顺受的受气包,她们凶狠起来真是不得了。 在医院里,患者和医生护士闹的有不少,家属之间有矛盾闹到医院的就不多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医院管不管?必须管。
后来现场人员和赶来的保安一起把红衣女子扭送到当地派出所。原来,这名情绪失控的女子是董女士丈夫的亲戚,双方因家庭矛盾而发生争执。 其实韩护士长的举动不是鲁莽,彪悍的背后是扎实的功底。上面图片里穿迷彩服的就是韩护士长,她除了在医院担任护士长职务外,还是妇产科里为数不多的现役军人。韩爽业务能力突出,多次在岗位练兵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还曾作为医疗分队队员执行了国际维和任务,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来看看韩护士长在作战训练时候的飒爽英姿:
怀着孩子夺刀 是的,又是护士夺刀,但是这次是一个怀有3个月身孕的准妈妈。
"师徒”一起夺刀 在2013年10月,汉中市中心医院发生了一起陪护人员持菜刀砍患者的事件。如果不是两名90后的小护士一起夺下了歹徒手中的菜刀,后果不堪设想。
附:护士节福利:如何优雅地“搞定病人、搭档医生” 技能一 把生活自理能力“还给”病人 过去,对护士的治疗处置训练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比如穿刺怎样两快一慢,如何无菌操作,认真三查七对等等。医生很少教护士,护士更少问医生如何观察评估病人。当优质护理要求护士贴近病人进行专业观察评估时,很多医院第一反应就是“做不到”,因为护士每天忙于大量的治疗处置,根本没时间去观察评估病人。 护士一直保持随时询问病人的习惯,每次给病人做治疗处置,总是顺便询问同病房的患者,“感觉好点了吗?” “有什么不舒服吗”等。提问的背后,就是在观察评估病情。 技能二 量化,量化,还是量化! 观察监护是护理的内容之一,它是诊断证据的来源。量化证据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清晰地看到病情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如患者的体温是36℃,就不应表述为模糊的“正常”。事实上,体温36℃属于正常,36.8℃也属正常,可是从36℃上升到36.8℃的变化则反映出可能不正常的病情趋势。另外,也不能将37.3℃以上的体温笼统地称为“发烧”,37.8℃和40.3℃都是发烧,严重程度却显然不同,治疗手段也各异。 通过表情评分表可以做到对表情的量化(见下图)。 实践证明,表情评分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病房的墙上,贴出表情评分对照表,从微笑到痛苦流泪,依次制订各种表情示意图,共11分,0分对应微笑,10分代表痛苦到流泪,中间按照嘴角和眉形的变化展现患者的痛苦程度。护士通过观察病人表情,即可评出他的表情分数。 如此一来,既方便护士交接班时清晰地介绍各个病人的状况,不至于使用“还行”、“可以”、“没什么大问题”等模糊不清的语言。另外,便于护士长制订护理规范,如“病人表情3分要询问病人;4分要报告医生”,以此类推。医生根据情况检查病人,找出病人表情得分高低的原因, 继而实施处置。 技能三 挑大梁Hold住医生盲点 常常有护士反映,医生不支持功能训练。当护士问医生病人能否喝水或下地时,医生的回答常常是“不着急,等一等”。 难道医生不愿意病人快点恢复吗?显然不是。原因在于:大多数医生虽然熟悉伤病局部的承受能力,但他们没时间去了解其他四个方面(生命体征、全身肌肉力量、疼痛评分和心理认知)的实际情况,加之病本位医疗理念的驱使而不愿去主动了解,因此显得过于保守。 护士要想安全有效地实施功能训练,必须掌握其方法和流程,要在了解评估病人的基础上制订康复计划并加以实施。 进行护理康复训练前,护士还要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正常,才可以用力训练。 下表即是在对一位右股骨骨折的病人,了解评估的基础上制订的康复护理计划,二者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康复训练计划,接下来便应按照计划去实施。 ——摘自《唤醒护理》 张中南 著 下一篇: 太和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招聘营业员
|